电脑版

【散文】王健达:姥爷

  • 时间:2022-12-06
  • 点击量:

 

 

我的姥爷快有90岁了,他的身体依然很硬朗,充满着活力。他每天和姥姥一起去河边散步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每次回姥爷家,他都会与我讲述一些他的个人经历,以此来鼓励我干一行爱一行,克服困难,提升我的工作能力。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关于他的故事。

他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左溪村里,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现在位于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我的姥爷小时候,村子里只有一所初级小学。他从初小毕业后,10岁的他需要去泸西午街铺参加高小的入学考试。因为泸西县午街铺距左溪村距离较远,有近30公里的路程。本来我的老祖已经将他提前送到午街铺的亲戚家,等待备考。我的姥爷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他又尾随着我的老祖回到左溪。考试的当天他在凌晨的时候必须要出家门才赶得上早上安排的考试。夜里天还很黑,森林里可能会有老豺狗,他的左手拿着石头、右手攥着菜刀,山里的孩子熟悉山路,姥爷一路小跑翻越圭山。当时他没有手表,现在算来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那是怎样的一段山路旅程啊!它是通向知识,通向理想,通向未来,走出大山的第一步。姥爷一直对知识的渴求,鼓舞着他不惧一切困难向前行。等到姥爷抵达午街铺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他准时到达学校并且完成考试。过后几天,等到学校放榜的时候,他和我的两位老祖一起去学校看大红榜。因为我的两位老祖不识字,所以他们问他是否考上高级小学。我的姥爷兴高采烈的回答:“我是第二名,考上了”。两位老祖也非常高兴。我的姥爷家里穷,他上学的衣服、鞋子、生活费、学费都由国家提供。他经常与我说:“我感谢国家和共产党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我是不可能有机会上学”。姥爷在午街铺顺利完成了他的两年高小和三年初中的学习生活。

我的姥爷初中毕业后,因为当时泸西县没有高中,所以他考到宜良中学。从左溪村到宜良县城没有交通工具,他只能走路去报道。他背着他的背包,带着干粮,沿着公路一直走了三天才到宜良县城。我的姥爷对我说:“我现在也难以想象,一个小孩子是如何独自走到宜良县城。” 当时是什么的力量支持他走完这段路程啊!姥爷一边走一边描绘他的蓝图。知识打开他的世界,赐予他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他刚到县城看到大街上的路灯和川流不息的汽车。他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祖国感到自豪。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去过宜良。他想到“有事找警察同志”。他去问当地警察:“请问宜良一中在哪里?”警察回答:“向前面走一段,就到学校的后门”。沿着路往前走,我的姥爷不一会就到学校了。学校里的师生正在吃午饭,他们热情欢迎我的姥爷成为他们的一员,同时邀请他一起吃午饭。姥爷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老师和同学的名字和模样。

我的姥爷在初中的时候,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是一名文体活动积极分子。他作为班上的“星火队”篮球队长,带领队员们打赢多场比赛。他也是打乒乓球的一个好手,经常获得学校比赛的好成绩。他还会吹口琴,每次班会组织的文体活动都是他都是活动的主角。他上高中了,由于学业繁忙,他减少了文体活动的时间。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里。假期的时候,他在一边放着黑山羊,一边复习功课。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获得了云南大学农学系的大学保送名额,成为了左溪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我的姥爷把他的一生奉献给农业事业。作为一名农业土壤肥料专家,他参与了云南省许多地区的红壤改良工作,让贫瘠的土地变成增产的粮田。姥爷的学习工作就体现了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我的姥爷是随着祖国一起成长。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的支持和培养,我的姥爷便没有机会获得教育和实现他的理想。姥爷给与我无比强大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我战胜困难。我要向他学习做到钉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要勇于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