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微论】李陈莲微论(三篇)

  • 时间:2023-01-09
  • 点击量:

 

 

以强者心应难,以弱者心处世

                   

《老子》一书中,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如何辩证看待雨果所说的如何做“强者”,叶敬忠所说的如何做“弱者”呢?

答曰:以强者心应难,以弱者心处世!

我们不能始终作为“强者”或“弱者”,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强者的心态一自信勇敢;在世界面前,我们要有弱者的心态一悲悯谦虚。

以强者心应难,当具自信之心勇敢之气,克艰难险阻,破重重荆棘,以强者的心态应对困难!

范仲淹划粥割齑而著名篇《岳阳楼记》、杜甫颠沛流离而作三吏三别、孙膑忍辱受刖刑而智擒庞涓、孔子周游列国食不果腹而成就《论语》、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而合纵连横、共抗秦国......于困难面前,他们皆是生活的强者,凭其强者的心态以自信、以勇敢,应对种种挑战,不为困难打倒!故生活之中,于困难面前,当以强者心应难!

以弱者心处世,当怀悲悯之心谦虚之怀,不狂妄自大,不居功自傲,以弱者的心态为人处世!

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院长曾说:“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看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他提到,“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的确,“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古时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功成身退,隐居避世,成功之后仍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今时新中国战士张富清,屡获军功,却于战争胜利之后隐居家乡,以弱者之心像普通人一样建设祖国。我们不是伟人,但我们也能在平凡中感受不平凡。我有个朋友,有天突然找我借1w,我很震惊,因为她平时属于宁愿委屈死自己,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一下,更何况跟朋友借钱,甚至一次借1w。我当时处于震惊中,她看出来我的疑惑,便小声地说道:“我因为信用不行,各类app都无法借钱了,没有办法才跟你借。”我连忙接话:“我只是有点惊讶,1w也不少,我可能无法一次借那么多给你,你可以再跟你亲戚借点。”边说边给我朋友转了6k。我朋友突然不说话了,然后过了一会儿一脸伤感、眼里泪珠打转,说道:“我给我家最亲的姐姐打电话,她说家里最近花销大,也没钱。”“她们可能觉得我是老赖吧,怕我不还。毕竟我现在没工作,还欠着好几万。没想到你知道我情况,还会借我这么多。等我有钱了请你吃大餐。”我开玩笑地说:“别给我画饼,我不吃哈!大餐也不吃!”从中我深有感触: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应该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我们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我们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我们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曾与战士们同吃同喝,深谙前线之辛苦,使终把自己看得不重要。毛主席以弱者心处世,因而深得民心。于他人面前,于功名面前,他们像弱者一样平易近人,不高高在上,像弱者一样平凡生活,不居功自傲。他们是强者,却有着弱者的悲悯与谦虚为人处世,不自大、不自傲,以弱者心处世。

故如今,不应为困难所击挎,不应因成功而自大,当以强者心应难,以弱者心处世,才是我当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有之气度也!

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随风即灭。

 

 

“活着”的样子

 

人总说,时间会掩盖一切。

可那一切像是春风吹又生的枯草,总是在人们的心中放映着。活着”,那个黑暗的时代亦像是逝去了又像是仍旧鲜活着;那儿悲惨的人们亦像是死去了又像是活着的。

《活着》只不过是对于世态炎凉之后的大彻大悟罢了。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书中的福贵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句话。福贵,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的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最后在贫困中醒悟,但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死去,伤痛还没抚平,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子也没逃过死神的魔掌。当生命里的温情被一次次撕碎,只剩得老头与一头老牛在阳光下慢慢回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大山。”福贵生活的时代是悲惨的时代,社会变革接二连三地发生。毫无疑问,当时的时代气氛好像弥漫着一股硝烟,好似不经意地摩擦就能引发一场暴乱。百姓的家园变成了充满硝烟的战场,每一天都有人在忧心着明日的安危,总有数以干计的人们奔赴死亡。

活着!正如作者余华所说,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地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生活本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坚定地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才能体会到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生活的甜。从古至今,有谁没遇到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有些人却像是墙角的杂草顽强地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活着!”这是生命最根本的韧性和骄傲,也是面对痛苦、挫折、毁灭,无声坚持、无声忍耐的最好答复。

 

 

身处“互联网+”时代

 

大数据时代已然全面到来,当网络传播技术的完善催生海量信息洪流,真相将如若没入黄沙之点金,难辨亦难寻。

研精覃思拨云雾,岿然独立灼真知

唯研精覃思拨云雾、岿然独立灼真知,方可于大数据时代尽可能接近真相、于信息洪流从容自处。身处大数据时代,或因追逐流量私利之人剪裁篡改,或因信息海量铺天盖地难辨真伪,或因网络文明放大个人认知偏差,我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远。曾记否,东航飞机失事之时,有人造谣中伤机组人员,有人声称幸存大肆炒作,多达16.7万谣言类信息里,真相几近湮没:更不必说某些企业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老年群体误信转发养生营销号链接……当真伪云雾遮蔽眼目、信息洪流声势浩大,如何在这个时代尽可能接近真相、从容自处,成为了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研精覃思拨云雾,丰盈知识近真相

苏格拉底曾言,“弄清真伪是判断对错的前提”。面对海量信息,以知识武装自我、以知识丰盈自我,是我们于大数据时代接近真相之不二法门。

节目《是真的吗》以严谨真实的科学研究探网络言论真伪,在大数据时代以研精覃思之姿破种种信息迷障:华西医院权威教授组成“辟谣小分队”,以自身丰富学识明辨医学谣言、以专业科学知识著医学科普读本,以学识覃思揭真相面纱。由此,唯胸中学识堪为飓风可拨虚假云雾见真相之日、唯研精覃思可助我们于漫天黄沙寻真相点金,为独立思考以判对错灼真知肇牢固之基。

岿然独立灼真知,坚持己见利自处

“什么是独立?听世界的意见,保留自己的判断”,董宇辉如是说。无论外界信息如何纷纷扰扰,我们都应在心中为独到己见留一片天地,以理智独立在心中修篱种菊。纵然海量信息数据漫天掩地,视频博主“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仍坚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见解审视时事。大数据面前,我们唯让理智独一生行懂但址口出然古工信自计法淬独到灼见,方可不坠入他人精心剪裁编织的信息陷阱,方可不致如若被人牵领的羊群与真相背道而驰。

研精覃思丰学识,理智独立柱坚持

诚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使我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以研精覃思与丰盈学识为风,拨虚假云雾见真相灿阳之日便可期;以理智独立与坚持己见为砥柱,便可岿然立信息洪流从容灼真知。大数据时代真相探求任重道远,但若在我们每一个秉学识覃思与理智独立之人的努力下,相信终能于大数据时代迎来壮美真知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