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微论】徐正源:平安永随+李梦杰:莫把“事故”当“故事”+李陈莲:我的安全观

  • 时间:2022-11-16
  • 点击量:

 

 

平安永随

 

徐正源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工行业,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的业绩,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无数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20221月份,昆能化工启动事故案例汇编,历时近半年终完成汇编工作,共收录1980年至2021年间93个事故案例。组织开展事故案例汇编,旨在落实“四不放过”原则,深入开展事故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汲取事故教训,总结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好保障生产安全,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企业财产不受到损失。

每一本事故案例无疑都凝聚着一个化工企业发展历程中血和泪的教训,都凝聚着几代化工人为化工生产不断探索的奋斗历程和心血,可以豪不夸张的讲,一个化工企业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是跟一代又一代化工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和不断探索实践分不开的,是用一起起血和泪的教训写下的事故调查报告分不开的。昆能化工也不例外,厚重的事故案例汇编,凝聚着这个1958年建厂延续发展到今天有着近64年发展历程的化工企业近几十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个事故案例,也不断向当下的我们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安全生产,须臾不能放松!不断让我们警醒:“前世不忘,后世之师”,牢记昨日事故之惨痛教训,遵章守纪,更好保障安全生产,保护自身安全,实现“四不伤害”。

我是1998年参加工作的,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安全管理部门从事安全工作,公司新编的事故案例中的事故有些曾亲身经历,有些因为工作缘故也曾经历事故调查过程。曾记得有次跟新员工做安全教育培训,我对参加培训的人这样讲:这个工厂哪里发生过什么事故我都可以一一说出来。讲这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难过的。相信每个对工厂有着深厚感情的人都不希望有任何事故发生,都希望工厂的每位员工每天都平平安安的。

曾记得参加工作时厂区大门口有面墙,像一块黑板,绿色底板,上面写着几个白色的大字“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每天路过都会看上几眼,现在想来真可谓“字字值千金!”。曾记得刚参加工作新员工入厂安全教育培训时安技科的老师讲到的工厂里曾经发生过的一起起事故,心里更多的是害怕,对化工生产的恐惧。曾记得读中专时我学的是化学工程,其中包括火工品(雷管炸药类),学校每年都定期组织到化工厂和兵工厂参观实习,曾到过云南燃料一厂、云南包装厂等兵工企业,曾到过四川化工总厂、云南解化厂等化工企业,每到一处都要接受入厂安全教育培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工厂里发生的一起起事故,曾看到雷管车间那厚重的防爆墙后精心操作的工人,亲眼目睹乳化炸药试爆现场,聆听老师讲到一个车间的员工因为一个误操作瞬间消失的惨痛事故,对化工生产的警畏心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在心里慢慢萌芽培养起来。

现在想来那时候对事故案例的认识是很肤浅的,现如今随着年龄渐长,在经历人生的一些人和事以后,我对事故案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较以前。因为它照见了我们每个化工人对化工安全生产的敬畏心,对个人生命的珍视,对个人人生价值、对他人生命和对一个企业的珍爱程度的审视。

打开部门事故档案柜,打开尘封的历史,那一卷卷历年发生的事故卷宗,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按着鲜红手印的事故笔录,依旧那样灼人,尘封的历史掩盖不了那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的宝贵生命,掩盖不了事故造成的残缺不全的生命和家庭。每每看到大街上家属子女孤孤单单的身影,内心无疑是极其复杂极其不是滋味。“逝去的亲人啊,我该怎样找回你?”

最后,我想用应邀为公司事故案例汇编所写的题记中的话来结束这一沉重而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吧,但愿我们每位热爱生命、热爱工厂、热爱生活,珍视亲情、友情的每位平凡而伟大的化工建设者,在看过公司的事故案例汇编后能够从中汲取更多关于安全生产、实现“四不伤害”的启迪和启示,从而更好的来搞好安全生产,让鲜花和永远明媚的阳光照见我们每个化工人平凡而普通的心路历程,让“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去”这一朴素而美好愿望得以不断实现。

“事故是一面镜子,可以真切看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对安全生产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事故又是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差距,衡量出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还需要努力完善的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回首走过的路,希望脚下的步伐依然坚实如初,化工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依旧繁花似锦!

 

 

莫把“事故”当“故事”

 

李梦杰

 

  前几个月,公司下发了安全事故案例汇编,我随意翻看时发现这本书上最早的事故发生在1980年,总共有93个案例,那时的我还没有体会到公司及编写人员的“用心良苦”。之后在分厂组织的事故案例学习中,起先我也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把每一次的事故案例学习当做听“故事”,没有真正领会分厂组织我们学习的“初衷”。只把事故案例读一读,至于如何认真吸取教训,特别是如何去消除和杜绝事故隐患的措施,却没有用心学习。殊不知,这种把“事故”当“故事”的做法很不可取,根本无法从他人“吃一堑”中为自己安全生产“长一智”。

直到一天早上针对5.26氯气泄漏中毒事故”的案例学习,才真正震慑到我。就那么一次系统跳停事故就导致了7条鲜活生命的丧失,我仿佛看到了失去父亲的孩子脸上那呆滞的目光和他眼中饱含着无助的泪水;听见家中妻子撕心裂肺的哀嚎;还有那年迈的父母仍在翘首企盼儿子的归还……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些充满血和泪的安全事故给予我们的是无法弥合的巨大伤痛!在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人,他们还没来得及向亲人告别、未来得及享受美好的生活,就带着对亲人和生活的眷恋离开了人世。我在认真听了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才心领神会,意识到了学习事故案列的重要性。

生产过程中,出了事故,其教训往往都是极其深刻的。在事故案例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局外人都不能只关注事故的经过、伤到了多少人、损失了多少钱,而是更应该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时候事故与我们工作密切相关,造成事故的大多原因都是工作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作业。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管理、管控制度缺失,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凸显了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不清,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

因此,我们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去反思,认真对照自身实际,看看自己平时工作中有没有存在着类似的违章陋习,工作场所有没有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从别人的事故中举一反三,汲取教训,主动查找自身的不足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做到未“亡羊”先“补牢”,这才应是学习事故案例目的和初衷。安全是一根又细又长的丝带,栓着这头,又牵着那头,让我们把安全这跟弦绷紧一点,再紧一点。千万莫把“事故”当“故事”!

 

我的安全

 

李陈莲

 

有一种财富叫“金山银山”,那是看得见的,人人喜欢。有一种财富叫“安全生产”,那是看不见的,但是人人需要。特别是对化工化工企业来说更是必不可少,有了安全保障,化工企业才能无后顾之忧。

生产一线,除了及时组织、协调、解决好当班期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更要履行好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即全面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动态,及时发现并有效组织设备隐患的消除,及时制止现场操作人员的违章行为,组织搞好当班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

上篇:安全管理常态化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而又持之以恒的工作,既来不得半点虚假、浮躁和骄傲自满,又不能急功近利、心血来潮和放松管理,稍有怠慢就会发生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人身伤害,影响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有不少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出现时紧时松、有轻有重、侥幸麻痹的现象,造成安全管理出现漏洞,使事故屡屡发生。所以,安全管理需要常态化。

常思,责任之重公司的每个生产岗位,都肩负着化工企业稳定发展的重任,稍有疏忽或大意,就会让事故钻空子,一害化工企业二害自己三害他人。所以每时每刻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履行职责,严格把关,通过众人严防死守,确保安全生产的大堤坚如磐石。

常抓,隐患之敌安全生产上有个“海因里希法则”,说的是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包含着隐患,有来自人的,有来自物的,还有来自制度和管理的……大大小小的隐患不断积聚,从而演变成事故。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可以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可以有效控制事故苗头,从根本上遏制事故发生,是一项治本之策。安全隐患潜藏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在实践中人们深有体会,“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任何事故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要求我们从预防的细节抓起,从细微处着手,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要进行最严厉的处罚,通过每个细节的安全来保证整个过程的连续安全。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对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严谨细心,对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都能严格执行,对安全隐患能做到及时发现,对出现的问题不推诿回避,而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事故的苗头在很多个环节都能被扼杀,多数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常筑,培训之基安全生产教育先行,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每个员工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时刻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使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人心,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常想,危害之果生产中的粗心、麻痹、侥幸、松懈和骄傲自满是诱发事故的温床,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出了事故那惨不忍睹的现场,那撕心拉肺的哭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要经常把其他行业、化工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进行讨论反思,对照自己查改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达到不吃堑也长智的效果。

下篇:注重“以人为本”

安全管理除了需要常态化,还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动用“脑、眼、耳、嘴、腿”,真正发挥人的作用。

勤用“脑”正所谓“画家画画,用的不是手而是脑”。很多事情需要解决,首先就是要用脑,在安全管理中勤用脑,一些伤“脑细胞”的事情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我们的规章制度会执行不到位?为什么我们的培训开展很多却达不到培训效果……那我们又何不反问自己,规章制度我们自己吃透了几条?是如何进行解读的?培训前我们是否做了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做了培训课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我们要常思考,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急需解决?哪些问题需要重点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我们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培训课件的制作,培训内容的讲解,该如何做才能通俗易懂……只有我们自己用心思考,才能期待大家用脑接受。

常睁“眼”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只有“眼观六路”,才能“洞察一切”。“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要做到风险可控,违章能防,首先就是要“睁眼”,知道有哪些风险,有哪些事故隐患,知风险才懂控制,事故前的隐患排查与治理才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放过隐患,必有后患,只有隐患排查到任何一个可能被忽视的角落和点,才不至于风险失控。

安全管理要常“睁眼”,但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应该经常到生产现场走走,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一些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面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就需要我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整改,而不是做“睁眼瞎”,对发现的问题熟视无睹。风险控制与管理,宁可小题大做,不可大题小做。

多用“耳”安全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下现场,到一线班组同员工进行交流,倾听大家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我们不要小看员工的智慧,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员工作为具体操作的对象,对如何进行安全生产最有发言权。长期的操作经验能让他们最先发现问题,能最快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员工身处安全工作的最前线,他们对情况最了解,哪个地方安全存在薄弱环节,哪些地方安全还存在漏洞,他们心中最有数,只有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能让我们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用好“嘴”安全不仅要天天讲、时时讲,还要用好动情的“婆婆嘴”,从关爱员工生命、关爱家庭幸福的角度出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比如,可以结合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某某事故对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如何?事故对你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通过简单的几个问题,逐步使员工达到自觉养成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习惯。

敢迈“腿”安全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但不意味着我们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只会与日益变化的安全环境脱节。在新的生产环境下,我们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但我们的一些制度还在沿用,甚至有的还沿用了很多年,这些老套路往往不能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的发展需求,不断在制度、宣传手段、生产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完善制度、采用电子化的宣传手段、创新生产工艺……安全工作不能一劳永逸,在传统面前,要敢于迈出“第一步”,要敢于打破常规,在不断的创新中丰富和完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勤用脑、常睁眼、多用耳、用好嘴、敢迈腿”,才能避免闭目塞听、词不达意、画地为牢。

总结篇:守住底线,安全常态化,事故不害怕

“安全管理常态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不断使安全形成一种化工企业文化,让文化去熏陶每一位员工,潜移默化形成安全自觉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技能,在工作中要认真的思考,遵循先想后干,想明白再干,违章坚决不干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