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化工团队】瓦瑞:青春本色+徐福昌:回首十年+龙晓梅:永远的孩子+杨文倩:岁月凝香+程思韵:如果时间会说话

  • 时间:2022-10-26
  • 点击量:

 

 

青春本色

 

瓦瑞

 

202210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语青年,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的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理应矢志奋斗,用最充足的底气道一句:祖国有需要,而我们正青春!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灯塔,为我们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化解无数的风险挑战,靠的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靠的是他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的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必须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坚强信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十大开幕之际,翻开手机,当我看到朋友圈里一眼望去全是二十大直播入口途径的分享;看到各大官网发布的相关视频,短短时间内,为二十大点赞、祝福破百万;看到无数的青年已接过重担,在各岗位上默默坚守......让我深深感受到,新征程路上,吹响的冲锋号中,有我们青年带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跟党走。

锤炼品德修为,提升本领才干。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从中华美德中吸取道德养分,它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博大精深,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我们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劳动模范、工匠、技术能手等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实干、苦干精神,立足岗位工作,练就过硬本领,点燃工作热情,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

坚持踔厉奋发,勇于开拓进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我们安全感。哪有什么一战成名,无非都是百炼成钢;哪有什么常胜将军,无非都是越挫越勇,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全力以赴去做每一件事情,结果肯定会让我们有意外惊喜。我们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扛起责任、担当。在劈波斩浪中开拓进取,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征途漫漫,以“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担当,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直面问题、敢于突破,发扬“挤”和“钻”的钉子精神,真正把工作当成使命干,把岗位当做阵地守。与困难角力、与阻力对垒;战风斗雨、闯关夺益;以“小我”融入“大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想方设法找问题之所在,奋勇争先,彰显青春本色。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复兴路上,用最硬底气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最强音!


 

回首十年

 

徐福昌

 

一阵微风吹过,不自觉的打了寒颤,才发觉已经是深秋了。来到户外,到处都是一片金黄。枝繁叶茂的银杏树绿衣已经转黄,上面还挂满了银杏果;一片片随风摆动的稻谷也换上了金色的羽衣,沉甸甸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稻田里面抓鱼的孩子们,虽然已是满身泥水,但是仍挡不住他们探索世界的童心,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惊奇和收获的喜悦。

坐在公园的凉亭里,看着远处孩子们尽情的玩耍,不自觉的陷入了沉思。思绪飘到了十年前。十年前的秋天,我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带着年轻人的青涩和满腔的热情与抱负,成为了公司的一名小小技术员,从此我踏上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这十年间我收获满满。从当初的孑然一身变成了为人父的中年大叔,是为人子到为人父的转变,让我收获了责任;从十年前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现在的遇事沉着冷静,是青葱岁月到成熟稳重的转变,让我收获了成长;从十年前的万事开头难,到现在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不畏困难突破自我的转变,让我收获了能力;从十年前的畏惧困难,到现在的迎难而上,是面对困境永不退缩的转变,让我收获了担当。

十年,弹指一挥间,承载着我许多的荣辱与辛酸。十年,岁月悠长,可以续写出无数的乐章。远方不一定有诗,但一定有我追寻的梦想,未来“十年”让我继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永远的孩子

 

龙晓梅

 

我可不可以还是装作很小,父母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快变老?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随着我慢慢的长大,父母也在慢慢的变老,突然有一天发现要求父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很顺从的就听了,没有半句多余的疑虑,就像小时候我听从他们的话一样,心里是否是百感交集,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原本骄傲的父母,现在居然变成了弱势的那一方,而我似乎总是占据了优势,现在的他们越来越在意我的想法,越来越看重我的感受,就像刚刚学步的孩子不愿放开父母的手而我们就像是的天空中的风筝,在广阔中尽兴,在微风中爽朗,父母就如同风筝下的线轴,拼命的牵引,只为成全我们的一片天空,时光流逝,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来越忙,也许真的是在忙着好好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外婆因病去世十四年了,外婆去世的时候谁都没敢告诉80多岁的外曾祖母,怕她难过,现在九十多岁的她每天念叨着要来看外婆,但因路途遥远她又晕车,这个愿望始终没能实现。虽然外婆不在了,但是我们每年都会去看外曾祖母,不管有多忙大家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完成这个约定,也许我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减轻自己对外曾祖母的亏欠感,我们每年去看望她的时候,她开口的第一句话总是问外婆现在身体好不好,还能不能自己走路,我们只能违心的说着外婆现在都好。有一次吃饭,她把鸡腿小心的用袋子装好放在一边,临走的时候一个冷冰冰的鸡腿递给我,她说这是外婆最爱吃的让我带回去给外婆吃,捧在手里的鸡腿虽冷,却灼烧着我的心,鼻子一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卖力的点着头。如果外婆还在现在也七十多岁了,但是在外曾祖母眼里,外婆永远是她的孩子,即使她现在已经认不清很多人,但是永远记得她的孩子最爱吃什么。舅公说以前小时候他每次犯错,外曾祖母都会毫不留情的打他,但是他从未哭过,但是最近一次外曾祖母用力捶打他的时候他哭了,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妈妈打我,很疼,但是我知道那是我犯了错她为了教育我才会如此,所以我不哭,但是现在她打我,力气小了很多,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说明妈妈是真的老了,我能孝敬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就连这种见见自己儿女的愿望我都不能替她实现,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岁月无情,时光飞逝,很多人记忆里的健壮早已佝偻,人生苦短,总要在触不及防间接受那些难以想象的事实。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倾尽所有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家门,让他们过得更好,自己却老老实实的在老家厮守着寂寞,遥望村口的路口期待子女的归来,有时候可能就回家一天,但是这样片刻的停留却可以让他们的脸上好几天挂满了笑容,仿佛他们含辛茹苦的养大子女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结果,都说养儿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流,多少父母都是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水流他乡啊,从此门口的石头成了他们遥望远方的窗口。

当你长大了,你就该意识到父母老了,当年的角色已经倒置,你做好准备了吗?

 


岁月凝香

 

杨文倩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国庆节放假,全家开着车回了趟老家,一路上都是秋收的风景,黄灿灿的稻田随着秋风翻起金波,路边成熟的柿子就像红灯笼挂满了树枝,变黄的树叶随风翩翩起舞。

记得小时候,在初秋的清晨,我们一家常常是,一头黄牛驮着一垛谷子走在前面,我抬着火把走在中间赶着黄牛,哥哥背着一袋谷子走在中间,老爸和老妈挑着一担走在后面,黄牛的铃铛叮咚响,一家人沉默的走在漆黑的路上,要把粮食送到离家半公里的碾米房碾。我们只有在天亮前到达碾米房,才能排在最前面碾米,那个时候水磨碾米很慢,一天也就能碾两三家人,天黑洞洞的,我感到很害怕,就叫一声妈,妈妈应一声,心里也就不害怕了。到了碾子房,天也逐渐亮开了,卸下担子,黄牛可以到旁边吃一点稻草,而妈妈却一刻不敢休息,就开始扫石槽,爸爸开始放谷子,放水,不大一会,碾盘便在水的冲击下嘎吱嘎吱的转起来,碾子一边转,妈妈就一边用搅拌棍搅拌,哥哥也会坐上碾子轴跟着转起来,我呢会跟着碾盘转一小下,新鲜感只是一时的,很多时候觉得很无聊,后来便怕这样的时候,只希望碾盘转快一点,好早点回家,可是碾盘就像蜗牛,总是跑不起,妈妈和爸爸却是沉默的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偶尔会叫我们帮忙,或是嘱咐几句。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可以看到白白的大米越来越多,最后终于完成一槽,爸爸关了水闸,我们全家齐动手,把石槽里的大米又拿到扬风机上进行米糠分离,这个时候,也是我觉得最有乐趣的时候,我喜欢摇扬风机,捏着手把一圈一圈的转,看着米和糠各出各的路,我闻到的米香,也夹杂着米糠的味道,妈妈时不时叮嘱我,慢些,快了;快了,慢了。扬风机在转动中嘎吱嘎吱响,碾盘也嘎吱嘎吱响,另一边的碾子又转起来了,我又看到了妈妈绕着碾盘忙碌的身影,等到米全部碾完收拾完,老黄牛早已吃饱闲足,它又驮着一垛,妈妈和爸爸挑起一担,哥哥背起一背,我又赶起黄牛回家。走出碾米房,外面的世界亮堂堂的,我们从头到脚都是灰蒙蒙的,黄牛的铃铛响在前面,我们跟着它走在归家的路上,跟着它走过那段辛勤又艰苦的岁月!

再次踏上乡间的小路,行走在时光的脉络里,依稀听见秋天的风唤醒了季节的沉寂,流年轻歌着日子的温婉,草木渐渐染金,瓜果开始飘香,在万物的热烈或静谧里,拥一抹清浅入眸,在清秋浅浅里,浅喜,深爱。

虽然,秋天有些忙碌,但是对于秋天,我是喜欢的。喜欢流连于云淡风轻中品读秋的静美、宁静和淡雅。总觉得,秋的韵味深情而醇厚,温暖而动人。我所在的小城,秋天不似北方那么浓烈。北方每每到了秋天,便满目山河披金,一地胡杨染秋色,这里的秋天秋花烂漫,即便秋来风凉,也依旧碧绿犹存。只要稍稍留心,就能感受到秋的气息。

不管是以前贫穷的岁月,还是现在丰衣足食的日子,我心中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是静美而向上的。宛如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子,走过了青涩年华,褪去了焦躁浮夸,渐渐走向成熟,不再喧闹,从骨子里沉淀下来的是时光赋予的从容与淡定,是沉静而内敛。

 


如果时间会说话

 

程思韵

 

下过雨的街道,充盈着清新的芬芳,我踮起脚尖眺望,烟雨蒙蒙,描出所见所感,你的模样,诗意呢喃、疏阅流光;你的旋律,初听悦耳、余音绕梁。

如果时间会说话,在时间的表述中,美好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林徽因的笔,暖和希望,是绘不尽的粲然一笑,静芷若兰、如阳耀灿。是张爱玲的墨,氤氲成诗行,世俗却精致,雅俗共赏。

美好源于初心、始于初见,而阔于无穷。眼眸是一个独特的取景框,定格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沉淀的思绪、观察的维度、感悟的细节。场景的切换、角度的摘取、光影的交汇,近景远景、他乡故乡、当下曾经,每一次眼眸的凝视,都是对美的触达,将碎片化的记忆进行串联,岂不是行云流水地举证了美好的存在与意义。

在时间的长河中,眼眸的每次定格都是人生的写意,晕染为我们邂逅过、感受过、经历过的清晰印记,如此这般,便是美好。

如果时间会说话,在时间的表述中,远方是什么呢?端坐于时光的门槛,日落踏着晚霞而来,金黄而辽远,借落日余晖,寄一小把特别的温柔,且听风吟,走向烟火诗意,走进春林初盛,走过春风十里,远方是否就藏在生活的万千细节里。 

坐上去往远方的火车,当一帧帧画面在我的视线闪过,当火车与铁轨触碰发出具有节奏感的声音,当时光的流逝渐渐带走了无知彷徨,也慢慢沉淀了冷暖自知,远方似乎也就不远了,心里装满了希望,未知的远方也是如此闪耀。

当我们抵达一个又一个驿站,奔赴一座又一座河山追逐梦想时,抬一抬头,多笑一笑,慢慢地理解世界,慢慢地审视自我,凝视着远方的模样,便会漾出一朵微笑,润物细无声地治愈了生活的钝感。

顶峰堆积的雪、穿透云层的光、五彩斑斓的路是抵达心灵最好的救赎,让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挥动梦想的翅膀,以微小诠释盛大,且歌且舞缓缓而来。

我想,如果时间会说话,她一定会告诉深山里的“花”,静候时光清浅,永远不要为了被看见而绽放,如花如草也如人,星辰大海,点点星光。